Exness官网入金

城市“无形之战”白热化:京深沪杭凭什么领跑?

Exness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杨欢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之间的竞速早已超出有形资源的争夺范畴,企业实力、尤其是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比拼日趋白热化。

  而在这场关于无形资产的较量中 ,品牌价值作为上市公司核心无形资产的集中体现,正成为重塑中国城市格局的“隐形杠杆”——据经合组织此前统计,3%的知名品牌占据了全球40%的份额 ,品牌已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 。

  从2017年第一个“中国品牌日 ”起,每日经济新闻就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连续9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 ,为市场投资提供价值参考。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简称“蓝皮书”),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统计了中国各城市上榜上市公司的合计品牌价值,形成“2025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城市榜TOP100”(简称“城市榜TOP100 ” ,文末附完整榜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年度蓝皮书覆盖了2024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全部A股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所有中资公司以及在国外交易所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最后选取品牌价值居前的3000家上市公司纳入统计排名 。榜单中城市按直辖市 、地级市、县级市等分列。

  在“城市榜TOP100”中 ,北京、深圳 、上海三城以17.9万亿元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构筑“头部铁三角” ,杭州凭借数字经济企业集群优势位居第四。“第一梯队 ”四城合计占据蓝皮书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总量的62.8% 。

  与此同时,宁德凭借新能源产业龙头的品牌价值跃升,上演“单企托举一城”的逆袭;南京、武汉等传统重镇则因缺乏新锐上市公司支撑 ,遭遇“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困境。

  当品牌价值超越厂房设备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城市之间的“无形之战 ”愈发激烈。面向未来,谁能以品牌价值牵引出更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竞速中抢占先机 、占领高地 。

  根据“城市榜TOP100”,北京、深圳、上海名列前三,优势明显 ,上榜企业的品牌价值之和达到179245.80亿元,超过其余TO100上榜城市的总和(141623.67亿元)。

  品牌价值城市榜TOP10(单位:亿元)

  在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执行主任眭谦看来,北京 、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依托各自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更易集聚高附加值产业,如金融 、互联网 、电子科技和高端制造,这些产业天然具备较强的品牌溢价能力。

  同时 ,作为国际交往中心 ,三城在获取国际信息、资源支持以及拥有发达的传播网络和企业传播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值得关注的是,品牌价值向头部城市集聚的趋势仍在强化 。2025年,北京、深圳 、上海的品牌价值总和与其余TOP100城市总和之比为1.27 ,高于2022年的1.06。

  另一方面,京深沪的上榜企业数量之和有所下降,与其余城市上榜企业数量之比出现下滑。这表明 ,头部城市的上市公司平均品牌价值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相对提升 。

  杭州则排到了第四位,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也接近3万亿元 ,其中,电商龙头阿里巴巴-W(HK 09988)“贡献”的品牌价值达到18335.42亿元,占比超过一半。

  相比之下 ,作为传统一线城市的广州,上榜企业的合计品牌价值仅排名第八,且近年来增速较慢——从2022年的5751.10亿元 ,增长到2025年的6059.34亿元 ,增幅仅5.36%。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认为,广州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整体增长乏力,与地方产业近年进入调整期密切相关 。当地品牌价值领先的上市公司集中在房地产、零售、汽车等领域 ,其中,排名第一的保利发展(SH 600048)和第三的广汽集团(SH 601238),2025年品牌价值甚至出现下滑。

  广州GDP增速已连续4年低于全国水平 来源:中经数据

  如同美的强化了佛山“中国家电之都 ”的标签 ,茅台定义了仁怀“酒都 ”的身份,“城市榜TOP100”也涌现出一些高增长城市,印证了明星企业对城市品牌塑造的强劲拉动作用。

  其中 ,福建宁德表现抢眼,上榜企业品牌价值从2022年的287.06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1876.91亿元,4年增长超过5倍 。这主要得益于其明星企业——宁德时代(SZ 300750)的强势增长。值得一提的是 ,宁德也仅有宁德时代这一家企业上榜。

  事实上,自2023年宁德时代进入“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100”后,宁德的知名度也随之提升 。根据百度指数 ,“宁德 ”的咨询指数自2022年起持续增长 ,这与宁德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更深层次看,宁德时代的快速发展源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扩张,特别是其作为核心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依托产业优势与日益提升的知名度 ,宁德近年来成功承办了多场新能源行业盛会,如“世界储能大会”“宁德国际新能源电池技术与智造装备产业大会”等 。

  眭谦认为,宁德凭借宁德时代这一知名企业 ,成功塑造了“世界锂电之都 ”的全球性城市标签,形成了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共生共荣的典型案例 。然而,这种由单一明星企业显著提升城市品牌的现象 ,与“原产地效应”通常赋能企业品牌的逻辑相反,其是否可复制需视具体时地条件而定。

  不过,“单企托举”能否支撑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尤为引人关注。

  一个例子是,随着白酒进入结构性调整周期,贵州茅台 、五粮液等头部白酒企业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仍保持增长 ,但同比增幅已呈现收窄趋势 。这种增速放缓或将制约企业未来品牌价值的提升 ,进而对其所在地的城市品牌资产形成一定的传导效应。

  当然,有城高歌也有城失意,部分明星城市近年上榜企业品牌价值总和出现下滑 ,急需寻找产业新亮点、培育新动能。

  以南京为例,蓝皮书数据显示,尽管2025年南京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略有上涨 ,为2730.20亿元,但对比2022年的3088.56亿元,则下降了11.60% ,同时上榜企业数量也减少了3家 。

  从行业结构变化来看,零售、房地产 、电子行业的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下降超百亿元,其中由于ST易购(SZ 002024)品牌价值的下降 ,零售行业下跌超750亿元。

  中部重镇武汉也面临同样的困境。2025年上榜企业的合计品牌价值低于长沙,首次丢掉“中部第一 ”的身份 。

  同为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武汉与长沙围绕“中部第一城”的角逐由来已久 ,此次品牌价值的逆转 ,也折射出中部城市竞争格局正在迎来新变化。

  在2025武汉上市公司品牌价值TOP10中,出现下滑的多达六家,且前四名悉数下行。

  事实上 ,武汉上市公司各行业的品牌价值也有较大变化,汽车和医药两个行业的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蒸发超百亿元,这主要是源于当地两大头部企业的下降 ,即东风集团股份(HK 00489)和九州通(SH 600998) 。此外,房地产和休闲行业的降幅也较大。

  “房地产、化工等传统行业品牌价值下滑未来或许是趋势,产业规模的不断下滑和比重降低必然伴随社会关注度的降低。”眭谦表示 ,“面对环保压力、行业周期变化等,企业品牌形象美誉度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品牌价值自然不尽如人意 。 ”

  在他看来 ,企业品牌是城市品牌的微观载体 。对于以传统行业为主导的城市而言,更需要积极助力本地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优化产品结构 ,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推动企业品牌形象的焕新升级。这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更能夯实城市经济根基——而坚实的经济基础,才是核心城市品牌的关键支撑所在。

海量资讯 、精准解读 ,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尉旖涵